来源:
2022-05-23 16:13:26
【中国好手艺 】
一块寻常泥巴,经酿泥、塑形、彩画、开描等十几道工序,化身威武雄健的武士、体态婀娜的舞者、端庄清俊的书生……
在宁夏六盘山区的隆德县温堡乡杨坡村,一百多年前,“家家会泥塑,户户有丹青”,男人捏塑、女人上彩,以此为生者百余人。传承下来的杨氏家族泥彩塑,如今已到第七代了。
传统泥彩塑,三分塑、七分彩,讲究形神兼备。酿泥是塑形的基础,选取当地黏性强的红胶土,碾碎后除掉杂物,加水搅拌成泥浆,沉淀24小时,添加棉花和纸浆,再用木榔头反复砸泥,泥材料才算定下来。接着,根据人体结构比例和塑形姿态立骨架,绑草,上粗泥、再上细泥,一遍遍抹,塑坯渐成。
塑形、彩画,最考验手艺。特别是人物面部刻画,轮廓、眼睛、眉毛、口红,都见功夫。点睛之处一笔成型,泥土就有了灵魂,才有文像的端庄清俊、佛像的祥和慈悲,老像的饱经沧桑、少像的憨厚可爱。
塑形绘意40多年,我研究整理了家藏彩塑造像修复技艺,带领团队在宁夏、甘肃、新疆等地先后修复彩塑和陶质文物400多件,还用3年完成了崆峒山混元阁600余尊历史文化雕塑和彩画工程。
在我手里,杨氏泥塑手艺走进校园、研学基地,由传家变成传世。我还注册公司,把杨氏泥塑工艺品推向市场,每年创收上百万元,让乡亲们既传承手艺又有收入。
(本报记者张文攀采访整理) 【编辑:苏亦瑜】